课程内容设计
1. 课程目标
中山大学是“211工程重点高校”,“985工程”建设学校,其办学目标是努力将中山大学办成国内一流,且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图书馆学专业,也是广东省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共享课程作为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图书馆学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目标是,以本课程为专业基础,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实践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图书馆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学习认知的规律,借鉴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学等学科成果,把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为由信息资源概述、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四个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如下12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
(2) 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定理
(3) 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4) 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
(5) 信息资源分析
(6)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7) 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8) 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
(9) 信息资源服务方法
(10) 文献资源建设协作计划
(11)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2) IFLA核心计划
3. 实践课程内容设计
实践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新理论的同时,掌握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设计了学生报告、模拟检索、课程实习、案例学习、课程参观等五个实践项目:
(1)学生报告(10学时)
(2)模拟检索(2学时)
(3)课程实习(4学时)
(4)案例演示(4学时)
(5)课程参观(4学时)
实践课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强调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生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强调实践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师建设练习测试题库,学生利用题库进行自主练习测试和思考问题,改革了过去教师控制整个教学环节的传统模式,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信息资源共享》教材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材”,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各种技术与方法、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计划和典型案例等。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传统信息资源与数字信息资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特别突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和共建共享,全面地反映了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ILL)、电子文献传递(EDD)等信息资源共享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理论充实,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是一部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图书馆学专业教材。该教材可供图书馆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图书馆与信息管理从业人员进修提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