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简介
重庆大学供配电系统课程主要讨论电力网络中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系统地介绍供配电系统的构成、分析计算和基本的工程设计方法。
课程共分9章:第1、2章建立对供配电系统形象的总体认识;第3章对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归纳与提高;第4~9章对供配电系统分析、设计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门介绍,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中压系统故障保护、中压系统设备选择、低压系统及故障保护与设备选择、线缆与变压器选择等。
根据工程现状和技术发展,本课程精简了高压系统的内容,强化了中、低压系统和电气安全性问题,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课程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体系为指导,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以供配电系统设计为主线,以符合教学规律为准则,筛选并组合教学内容,以期达到精炼、实用、易学的目的,且内容上与IEC技术体系基本一致,符合国际化要求。
教材及参考资料
课程教材:
《供配电系统》.杨岳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参考资料:
《供配电技术》.刘介才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电气工程设计》.马志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编.2005年10月.第三版
第一章 概述
1.1 电能与电力系统
1.1.1 电力系统结构及各环节功能
1.1.2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1.1.3 电力系统联网运行
1.2 电力系统的表达
1.2.1 对象表达的一般概念
1.2.2 结构描述
1.2.3 运行状态描述
1.2.4 表达手段的要素
1.3 电力系统标准电压
1.3.1 电压等级划分的工程背景
1.3.2 标准电压及其解读
1.4 电力负荷及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1.4.1 电力负荷的三种含义
1.4.2 负荷等级
1.5 城市电网与供配电系统
1.5.1 城网结构与供电设施
1.5.2 供配电系统在电网中的位置与特点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构成
2.1 供配电系统的电压层次
2.1.1 供电电压与用电电压
2.1.2 三种不同电压层次的供配电系统
2.2 变配电所电气主结线
2.2.1 主结线所要表达的信息
2.2.2 主结线常用设备简介
2.2.3 构成主结线的基本要素
2.2.4 常用主结线
2.3 供配电系统网络结线
2.3.1 网络结线所要表达的信息
2.3.2 典型网络结线方式
2.3.3 各种网络结线方式的组合应用
2.4 供配电设施之变配电所
2.4.1 变配电所电气装置
2.4.2 变配电所平面布置与土建要求
2.5 供配电设施之电力线路
2.5.1 架空线路
2.5.2 电缆线路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计算基础
3.1 单相交流电路计算
3.1.1 交流电路有功、无功和视在功率定义
3.1.2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3.2 三相交流电路计算
3.2.1 平衡三相电路中三相电压、电流关系
3.2.2 平衡三相电路功率计算
3.2.3 三相交流电路求解
3.3 标幺制及基值选取
3.3.1 标幺制
3.3.2 单一电压等级电网中基值选取规则
3.4 变压器主要电气参数
3.4.1 变压器额定参数
3.4.2 变压器开路实验所得参数
3.4.3 变压器短路实验所得参数
3.5 交流异步电动机主要电气参数
3.5.1 电动机的工作制
3.5.2 电动机额定参数
3.5.3 电动机启动参数
3.6 电力线路阻抗与导纳
3.6.1 线路串联与并联参数
3.6.2 线路等效电路
第四章 负荷计算
4.1 负荷调查与分析
4.1.1 负荷曲线
4.1.2 负荷曲线指标
4.2 负荷热效应与计算负荷概念
4.2.1 负荷热效应
4.2.2 计算负荷概念
4.3 负荷计算方法
4.3.1 需要系数法
4.3.2 二项式法
4.3.3 单位指标法
4.3.4 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的处理
4.4 电网功率与电能损耗计算
4.4.1 电网功率损耗
4.4.2 电网电能损耗
4.5 无功功率补偿
4.5.1 功率因数的工程计算
4.5.2 无功补偿原理与计算
4.5.3 补偿电容器的接线方式、装设地点及控制方式
4.6 负荷计算示例
第五章 短路电流计算
5.1 短路概述
5.1.1 供配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5.1.2 短路原因、危害及类型
5.2 供配电系统三相短路暂态过程
5.2.1 远端短路与无限大容量电源系统
5.2.2 三相短路暂态过程
5.3 供配电系统三相短路全电流特征分析
5.3.1 三相短路全电流最大值条件
5.3.2 三相短路全电流特征值
5.3.3 异步电机对短路冲击电流的影响
5.4 标幺值法计算三相短路电流
5.4.1 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电压基值选取规则
5.4.2 电网元件阻抗标幺值计算
5.4.3 用标幺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5.5 短路容量及其讨论
5.5.1 短路容量定义及计算
5.5.2 短路容量的原理性解释与工程应用
5.6 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简介
5.6.1 不对称短路计算的本质障碍
5.6.2 对称分量法
5.6.3 正序等效定则与两相短路电流计算
5.6.4 变压器穿越电流
第六章 中压系统继电保护
6.1 故障与保护
6.1.1 供配电系统不正常运行与故障
6.1.2 保护的目的、种类与要求
6.1.3 故障判别与保护动作的依据
6.2 保护用继电器的保护特性
6.2.1 继电器一般性问题
6.2.2 电磁式继电器
6.2.3 感应式继电器
6.3 电流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接线方式
6.3.1 交、直流操作的继电保护工作原理
6.3.2 互感器与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6.4 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三段保护
6.4.1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6.4.2 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6.4.3 有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6.4.4 电流三段保护的综合应用
6.5 线路不正常运行状态保护
6.5.1 过负荷保护
6.5.2 小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
6.6 配电变压器保护
6.6.1 变压器相间短路的电流三段保护
6.6.2 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差动保护
6.6.3 根据故障效应设置的变压器保护
6.7 异步电动机、电力电容器、分段母线故障类型与保护设置
第七章 中压电气设备选择
7.1 短路电流效应
7.1.1 短路电流电动力效应
7.1.2 短路电流热效应
7.2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性问题
7.2.1 电气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
7.2.2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设备参数
7.2.3 按短路动、热稳定校验设备参数
7.2.4 按环境条件校验设备参数
7.3 配电断路器选择
7.3.1 开关电器的电弧与灭弧
7.3.2 配电断路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选择
7.4 熔断器及其选择
7.4.1 熔断器结构、保护特性及参数选择
7.4.2 熔断器类型简介
7.5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及选择
7.5.1 组合简介
7.5.2 转移电流、交接电流及校验
7.6 互感器及其选择
7.6.1 互感器用途与工作原理
7.6.2 互感器准确度等级与额定容量
7.6.3 互感器接线方式及二次负荷计算
7.6.4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开路的后果
第八章 低压配电系统及设备选择
8.1 低压系统分类
8.1.1 与低压系统相关的术语
8.1.2 低压系统按接地形式分类
8.1.3 低压系统按带电导体形式的分类
8.2 低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8.2.1 低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特点及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8.2.2 单相短路电流计算的相保阻抗法
8.3 低压配电设备
8.3.1 低压断路器
8.3.2 熔断器、开关、隔离器及电器组合
8.4 低压配电线路的过电流保护
8.4.1 过电流及保护原则
8.4.2 低压配电线路短路保护
8.4.3 低压配电线路过负荷保护
8.5 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简介
8.5.1 接地故障概念
8.5.2 各接地形式低压系统接地故障电流特点
第九章 电力线缆与变压器选择
9.1 电能质量概述
9.1.1 电能质量及主要指标
9.1.2 电能质量与线缆、变压器选择的关系
9.2 线路、变压器电压损失计算
9.2.1 电压降落、电压损失与电压偏差
9.2.2 电力线路、变压器电压损失计算
9.3 电压偏差与电压调整
9.3.1 电压调整方式
9.3.2 利用变压器分接头的电压调整方法
9.4 配电变压器选择
9.4.1 变压器类型及选择
9.4.2 变压器参数选择
9.4.3 变压器连接组选择
9.4.4 基于运行考虑的选择
9.5 电力线缆选择
9.5.1 线缆允许载流量
9.5.2 线缆相导体截面选择
9.5.3 线缆中性线与保护线导体截面选择
9.5.4 线缆其他特性与参数选择